年度計畫 會議是公司的大型拜拜儀式嗎?

企業為何舉辦 年度計畫 會議與策略營?

又到了接近年底的時候了!很多企業在策勵未來的前提下,會舉辦「年度策略營」、「年度策略會議」、「 年度計畫 會議」…等不同名稱,但實質意義類似的活動,我想今天與大家討論一下,除了名稱上的差異之外,企業為何辦理這項活動?實務上來說,因為在會議上確定了(或經高階主管口頭核准)下一年度的部門重大目標後,公司的年度預算計畫活動也就會隨後展開,也有多數的中小企業,連這樣的會議活動也一併省略了。

聚焦在業績目標,對未來並不具備太大的意義。

由企業最高主管宣布下一年度、最重要的「全公司總業績目標」,以及在總業績目標下、區分產品、地區、成本/費用、獲利…等等的預測,並由各部門報告下一年度的部門目標。這種形式,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只是最高主管希望看到你承諾下一年度部門業務的相關目標。在此情況下、其實是一種將「策略」與「目標」畫上等號的作法!策略本身是空洞的,唯一真實的只有目標,而且絕大部分聚焦在業績目標。更貼切的形容、應該是一個年度大拜拜式的會議活動而已!因此,會議本身對「未來策略規劃」並不具備太大的意義!

檢討現狀問題並同時設定下一年度目標

更進一步的公司會實際進行策略規劃的流程,例如:PEST分析、SWOT分析、BCG分析、Ansoff分析…等等均走過一遍,時間有限只好蜻蜓點水般的點到為止。大家一方面學習或複習了工具的使用,但是因為討論的深度不足,能對企業的策略規劃、 年度計劃 產生實質影響真的非常有限!當然,與上述相同的是年度會議著重的要點依然是全公司業績目標與各部門的工作目標而已!

精實的策略會議,需要時間跟耐心

通常是在上述兩段的基礎上,延續會議討論架構,進一步的深化與細膩化,以形成公司的經營策略。從經營策略延伸且發展出全公司的重大經營目標和以公司經營目標為基礎所延伸出的各部門重大年度目標與工作計畫!不過這種方式通常是在大型的活動會議結束後,再需要六至八週的時間、以達成前述的結果!公司的經營層或是高階主管有耐心、願意再投入這麼多的時間嗎?

完整度高的策略會議如果一個不行那就舉辦兩個

節點式策略規劃會議

我建議將繁瑣的策略年度規劃會議細分為兩種不同的會議 :

一、策略會議會聚焦在公司未來2-3年的長期發展策略,通常一至兩年舉辦一次;大概會在四至六月份之間舉辦,費時兩至三天;深入探討與擬訂企業未來2-3年的發展策略。


二、年度規劃會議秉持策略會議的結論,聚焦在下一年度中、公司年度策略的實踐,包括公司年度經營目標與公司年度經營目標延伸至部門的重大工作目標。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請問你們公司舉辦的「年度策略營」、「年度策略會議」、「年度計畫會議」…屬於前述的哪一種類型

更多組織管理相關文章:知識庫

歡迎追蹤士才臉書專頁看更多文章!